引言

又到年底,桌上的 2022 年日历已见底,今年准备一改往年的年总写法,不再按照常规的时间轴顺序写了,跟着思路走,想到哪里写哪里(在自己的领域里不得任性一点😁)。

研二,距离毕业一年半,今年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规划未来,花了更多的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很庆幸能够重返校园生活,这里不同于职场,少有喧嚣,做好自己的就好。珍惜校园时光,多一些沉淀和学术积累。

今年入门了天文观测,一个一直想入但没入的坑,但和真正的大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,准备以后能做出一些自己的天文摄影作品。今年的闲暇时间还算多,看了几十部电影电视剧,阅读书籍的量也超过了去年,这得益于朋友们的好书推荐。今年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露营⛺️,体验了一把在海拔1500米的地方看繁星满天。

趁年轻,趁阳光正好,一定要多出去看看,这世界真的很大☺️~

爱好

培养爱好最好从小开始,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,我们这代人很少有机会花时间去培养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。大学之前有写不完的功课,大学之后能有时间倒弄爱好的那一定是公务员莫属了。现在的公务员各个都生怀绝技,有懂盆栽花卉养殖的,有懂茶道养生的,有能在岸边坐到天黑的钓鱼佬🎣。

有些爱好可能比较冷门,圈内的人比较少,交流途径也相对较少,而有些爱好已由前人积累了不少的成果,比如公认的八大艺术(绘画、雕塑、建筑、音乐、舞蹈、文学、戏剧、电影)。

今年入坑了一个不怎么冷门又不是很热门的坑——天文观测,往细的讲也可称为天文摄影,但目前受技术和设备限制还只是浅玩一下。

朝南宿舍的优势凸显出来了,夏天可以直接拿到阳台看星空。刚开始的时候用起来比较生疏,现在已经十分熟练,就是这个玩意背去户外是相当重的😑 。

满月时拍的月球,单拍照,如果能拍几十到上百张照片做堆栈处理,那样效果一定更好。

下图拍的是木星和四颗伽利略卫星,肉眼观测的效果会比拍摄的更好。

土星能拍出星环还是蛮壮观的,看着像一个小的荷包蛋。

宇宙本身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,而我们正是这艺术品中的一部分。

阅读

打小我并不是特别爱看书,同龄孩子看的武侠修仙小说,我更是提不起兴趣。到了高中为了打发时间,每周都会去报亭买几本杂志看,那时候杂志买来在班里都得轮着看,依然记得有几册十分经典的杂志:大网报(《大众网络报》)、《意林》、《读者》、《故事会》等,但鲜少会去认真读完一部文学作品或长篇小说,这是高中时为数不多的珍贵的记忆。前些年再去街上找报亭,发现一个都找不到了~

从19年开始阅读量在不断地增加,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拜失眠所赐。最开始失眠是最难熬的,仿佛大脑不再受自己控制了,褪黑素也起不来作用。直到尝试了上床阅读书籍,发现效果显著,不过需要选择晦涩的书籍类型,古籍文言文最佳,长此以往甚至可以形成条件反射,上床打开书没翻几页就能有产生明显的困意。

平时阅读的书籍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亲朋好友们的推荐,剩下的则是自己在其他渠道的挖掘。

当前,正在阅读的是老姐推荐的吴晓波老师的《激荡十年,水大鱼大》,讲述了中国在2008年-2018年这十年的风云变幻,目前正看到2011年。

如果问我今年最推荐哪本书,那一定是这本《非暴力沟通》了,有需要的时候用上沟通的四步走,联结生命的最好办法。

今年从杨老师那挖了不少好书,最能产生情感共鸣的是这本陈年喜《微尘》,一个农民工作家写出了如此惊艳的文字,着实令人地佩服。

世界和生活从不慌张,慌张的是被世界和生活押解着的每一个人。——陈年喜《微尘》

今年还迷上了在散步、坐地铁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听书,主要听完了余华老师的几部经典的小说,《在细雨中呼喊》、《活着》、《许三观卖血记》等,称余华老师为“文坛刽子手”一点不为过。

时间呈现为透明的灰暗,所有的一切都包孕在这隐藏的灰暗之中。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土地上,事实上我们生活在时间里。——余华《在细雨中呼喊》

还有很多在阅读清单中的书,有机会再一一分享。

星空露营

从一马平川的临安城区开上蜿蜒崎岖的大明山,从半开太阳开到山腰上的大雾缭绕,从许嵩听到IU,到最后没有信号只能单曲循环😄 ,一行四人(我、好兄弟、杨老师、Naomi妹妹)终于登上了海拔1500米的牵牛岗!!!

来得最早,先占据有利地形,再把帐篷支棱起来,第一次搭天幕,后来才发现少拉了两条绳索😂,晚上大风真的会倒😝 ,那晚上的风三条秋裤都不够(还有人一条都不穿呢)。支棱完帐篷再把灯挂起来,这到夜里不得是最佳氛围营。中午就是各种吃,各种拍照,各种玩耍。录下了雾散去后的云海,拍下了几百张照片,后期慢慢挑吧~

露营到了夜里才是重头戏,氛围拉满,周围早已搭满了帐篷,一座又一座。有拉歌的大姐,也有给咋们四个小朋友送西瓜的,送螃蟹的大哥,真的暖心呀~

夜里的星空,是这辈子见过最清澈的一次,比在东极岛见到的更明朗(东极岛晚上还是有光污染的)。大雾散开的那一瞬间,仿佛被星空包围了一般,正好是农历初五,上弦月,星空特别明显。拿出了天文望远镜观测,还拿出了单反,可惜没有超广角镜头,还是上手机拍吧~

我承认晚上睡的是真的冷,还有隔壁营的立体声环绕。好在我们凌晨就下山了,下山时能见度不足5米,真是一段奇妙的旅程~

一波库存照,干杯庆祝这次星空露营🎉~

云海翻腾,太阳一直躲在云里。

隔壁营大哥送来的花雕和大闸蟹。

开灯了,氛围一下子拉上来了。

一波游客照,哈哈哈都是表情包~

这一年27

我一遍遍地拿计算器算了又算,emmm,没错,这一年,确实27了!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快乐和烦恼,活在每一个瞬间,每一个精彩的片段里,才是生命最大的意义。

这个年纪的同龄人,有成家的,也有立业的,更多的则是被世俗生活玩得明明白白的。

清醒得足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数以百万计,但百万人中只有一个清醒得足以从事脑力劳动,而清醒得足以过上诗意或者神圣生活的人,一亿人中才有一个。唯有清醒才是真正地活着。——梭罗《瓦尔登湖》

要学会苏醒,并随时保持自身的清醒!

习惯了把生日过成每一个普通的日子,但没想朋友们还记得我的生日。早上正在上班的我,收到了杨老师的生日蛋糕,十分的惊喜,不过得晚上回去才吃得到😋 。

已经按方块分好了,和室友们分起来非常方便。

晚上请杨老师吃日料,以表感谢!

这姐妹用拍立得拍的,不能说拍得不好看吧,至少还有一张能用。

林西破同学,一个每年掐着点给我发生日祝福的孩子,真的很感谢,但我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他最后一次给我庆生,到最后只剩下了回忆。

诺基亚实习

23届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,以至于我提前开始了实习准备,顺利拿到了诺基亚的实习 Offer,主要面向内部效能工具研发,技术栈为 Java、Python 和 React,没有明确的前后端之分。

外企的氛围特别好,没有职级之分,互称姓名或英文名即可,不需要以您相称,Leader 也不让叫他 Leader,组内同事是和我一起的实习生,基本没几天就玩在一起了。

工作十分灵活,不需要打卡,朝九晚六,中午午休一小时,就是食堂还有待提升啊😂!

疫情放开后,公司这波反应也非常及时,鼓励员工在家办公,保障员工健康。

上岗一周后发的员工吊牌。

午休时间看会儿书或小眯一会。

下午茶时间,不得整一杯!

疫情

再说下关于疫情,从年初上海封控,到年底全国放开,风向180°转向,首先要肯定放开是好事,长线来看利好国内经济发展,但这一波是不是有点仓促了,没有预警和准备,好似孩子赌气般突然放开。当前低烧37.2℃-38.1℃,码字应该问题不大(音乐已开到最大),思绪纷飞,好在 Watch S8 已经提前预警了我的健康状况,不得不点赞这玩意比我更懂我,后续在观察几天。

写到这的时候,我已经基本阳康了(文章分了几天写的,且没按顺序)。能够迎接2023了!!!

结语

其实还有很多能写,但考虑到马上就新年了,今年就到这里吧!2022 所有的烦恼,所有的不开心也都止于此吧!!!迎接充满希望的2023,在新的一年里要健康,要开心呀!!!


标题:Jeffrey 2022 年度总结——沉淀
作者:Jeffrey